2024-12-27
聯合國力推2024年底定案《全球塑膠公約》,今年世界地球日也再次聚焦「塑膠」,歐洲已出現「塑膠稅」。全球永續發展的下個戰略重點,將從減碳轉往減塑了嗎?
據統計,過去10年人類製造的塑膠量,已超越20世紀、整整100年的生產量。人類每年平均製造超過3.8億噸塑膠。
若單看我們生活中最常使用的「塑膠袋」,2023年全球每分鐘約平均製造100萬個塑膠袋。最大的問題是,多數塑膠袋使用不到幾分鐘後就被丟棄,演變成數世紀消化不掉的垃圾。
第二,全球塑膠生產過剩、廢棄處理不及,已導致每年約有800萬噸的塑膠垃圾,最終進入海裡。按照目前成長率,2040年前全球塑膠污染量將翻倍,2060年前則是塑膠產量翻倍。
塑膠生產愈多,拋棄愈快,廢棄物處理愈不及。
2022年3月,聯合國175國成員做出歷史性決議,通過終結塑膠污染、制定一項具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件,這是《全球塑膠公約》的濫觴,兩年內舉辦五輪政府間談判,將在今年12月初,於韓國釜山進行最終回談判。
這份被稱為《巴黎氣候協定》後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公約,可望促成全球永續發展從減碳進入減塑雙主軸。不僅2050年全球要達成淨零排放,還有2040年減少塑膠產量60%,簡稱「60X40全球減塑」目標。
歐盟、英美日等60餘國,已表態支持2040年終結塑膠污染的立場。《全球塑膠公約》若定案,可預期的是,透過共識決提出的全球減塑目標,將驅動各國政府制定國家級計劃。
那這份國際性公約對台灣的影響是什麼?
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經理許祥瑞認為,在國家層級上,締約國必須決定終結塑膠污染的國家目標,台灣是國際社會的一員,當然無法置身事外;就國際供應鏈而言,將有愈來愈多企業受到客戶端要求,在塑膠製品的全生命週期裡,減少塑膠污染。
除了即將通過的國際公約,不少國家已針對一次性塑膠包裝,祭出「塑膠稅」等相關措施。
最早的是歐盟,2021年開徵塑膠稅,按各國無法回收或繼續使用的廢棄塑膠包裝重量,向歐盟會員國徵收每公斤0.8歐元的分攤額,並授權會員國自己決定塑膠稅財源。
譬如法國、瑞典、比利時等,採不徵稅,而是另編列預算上繳歐盟;西班牙則自2023年起開徵塑膠稅,針對無法回收或再利用的塑膠,每噸徵收450歐元,國內外廠商均適用;立陶宛、荷蘭、盧森堡等,則選擇不課新稅,透過既有制度向塑膠課稅或收費。
已脫歐的英國,作為減塑先鋒,2022年開徵塑膠稅,針對再生塑料含量低於30%的塑膠包裝,課徵每噸約217英鎊。德國則預計在2025年開徵塑膠稅。美國國會也已提出《減量法案》,針對製造或進口一次性包裝的原生塑膠粒,每磅課徵0.2美元。
雖然各國針對塑膠收費的做法和進度不一致,但都是要規範「生產者責任」的延伸。許祥瑞表示,國內已有業者反映,歐盟客戶要求在塑膠包材添加一定比例的回收料,用以減稅。
各國塑膠稅比一比 | ||||
---|---|---|---|---|
國家 | 生效日 | 稅率 | 徵收對象 | 備註 |
英國 | 2022年4月 | 原每噸塑膠包裝200英鎊,今年 4 月起提高為217.85英鎊 | 在英國製造或進口到英國未含30%再生塑膠的包裝 | 含至少35%再生塑膠的包裝免稅 |
西班牙 | 2023年1月 | 每公斤新塑膠料0.45歐元 | 一次性塑膠包裝的非再生塑膠 | 對焚燒與掩埋的一次性塑膠額外加收稅款 |
義大利 | 2024年7月1日 | 每公斤新塑膠料0.45歐元 | 一次性塑膠包裝的非再生塑膠 | |
德國 | 預計2025年 | 根據分類差別定價,最低每公斤0.001歐元,最高8,972歐元 | 一次性塑膠包裝和產品 | |
美國 | 2021年提案 | 原生塑膠粒每磅課徵0.2 美元 | 一次性塑膠包裝 |
塑膠中心許祥瑞建議,產業界應從以下四項原則著手:
(一)統計初級塑膠聚合物的使用量,包含部分受關注的化學品;(二)避免使用問題塑膠產品,如壽命短的一次性塑膠產品、以及有意添加的微塑膠;(三)產品設計減少不必要使用的塑料,多採取重複使用、再填充和維修,使用再生塑膠成分,或塑膠產品封閉式回收設計;(四)生產者延伸責任(EPR),包含使用階段和廢棄管理。
「早做比晚做好,」國內食品塑膠容器大廠金元福永續長郭哲宏說。2022年底台灣開放rPET可用於食品接觸包材後,金元福早已佈局再生料,成為業界第一家提供rPET食品容器進入賣場通路的廠商。近年來,金元福持續增加rPET使用比例,根據其2022年報告書顯示,rPET產品佔比已達約13.2%。
在國際品牌要求使用再生料的推動下,全球再生料供不應求,導致價格飆升。雖然金元福必須承擔較高的使用成本,但郭哲宏樂觀表示,高回收利潤能促使投資,未來再生料產能擴增,成本自然下降。「讓原本洩漏到環境的廢棄物再次回到生產製造體系,才能降低環境衝擊,」他說。
根據市調顧問公司伍德麥肯茲(Wood Mackenzie)統計,2020年全球PET瓶回收率約54%,隨後持續攀升至2023年達57%,推測2025年將突破6成。
遠東新認為,聚酯產業約三分之一應用產品為寶特瓶,其回收再製已成熟,另三分之二應用在紡織品。若能開發出具商業價值的紡織品回收技術,有機會解決龐大的再生塑料需求。
遠東新正全力發展廢棄紡織品回收技術,包含以化學回收方法,處理廢棄的混紡織品。預計2024年將建置完先導工廠,持續朝商業化發展。
資料來源: 天下雜誌2024-04-29